新闻中心


NEWS

北交所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横空出世,释放了哪些信号?中小企业又该如何抓住这波新红利?

9月9日晚,盛景网联联合创始人/副总裁、资本研究院院长杨青先生就《拥抱新红利,北京证券交易所来了!》展开分享,他指出,北交所的成立,把整个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发展路径盘活了,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以下为干货内容整理,enjoy~

大家好,非常高兴用直播的方式跟大家一起聊聊最近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北交所。

9月2日晚,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致辞中宣布,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短短几句话,在资本圈里边掀起了一阵热评。不管是对投资人来说,还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其实都意味着巨大的机会。

回顾中国内地证券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1990年,沪深两大交易所先后成立,今天这两个交易所的总市值已经有90万亿,上市公司的数量4000多家,最近每天的交易量都是过万亿,这两个交易所对于中国整个的金融改革、经济发展甚至是改革开放都起到了巨大作用。

在此之后,国家在推动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发展上,一直是不遗余力的。2004年开设中小板,2009年的创业板,再到2013年的新三板,之后新三板开始分层管理,再后来是2019年的科创板,再接下来是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以及今天的北交所,所有的这些动作其实都是为中小企业去服务的。再加上港交所,就形成了中国今天整体的资本市场的格局。

过去这几个大的交易所,不管是香港、深圳还是上海,都跟北方的关系不大,北京交易所的设立,完美地形成了南北贯通的一个格局,整体架构非常完善。

北交所的设立,体现出来的是国家对新三板运行近9年来工作的积极肯定,对中小企业来说是系统性利好,对于精选层的企业来说,更是一个重大的利好。

首先,企业地位实现了质的飞跃。新三板其实是一个场外市场,对新三板企业来说以前只能叫挂牌企业,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上市公司;但现在精选层整体平移到北交所之后,可以理直气壮地叫做上市公司,它的市场形象和在资本市场的地位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其次,北交所的上市门槛更低。因为企业必须是创新层企业,并且在新三板挂牌12个月才可以去北交所上市,所以它整体带动了新三板的创新层和基础层的企业,形成了新三板内部层层递进的一个效应。另外,也会激励投资机构更多地参与中小企业投资。

北交所的设立,不仅仅是资本市场多了一个交易所的事,我们应该在更大的历史格局之下来看北交所在当下这个时点成立意味着什么。

最近有两个关键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一个叫“专精特新”,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特别提出来,“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句话里的每个字都值得大家去思考。

什么叫专精特新?它其实就是特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企业。专精特新连起来做得好的企业就被称为“小巨人”企业。

中央财政在2021年到2025年计划安排100亿以上的奖补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目的是带动1万家左右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由此可以看出,当下国家正在以从未有过的力度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是支持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这是我国脱虚向实,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必由之路。

工信部发布了三批专精特新的“小巨人”名单,总数接近5000家。从企业所处行业分布来看,超六成企业属于工业“四基”领域,超七成深耕行业10年以上,九成集中在制造业领域。

这5000家企业只有296家已在A股上市,其中有128家在上交所上市,另168家在深交所上市,这也是北交所横空出世的一个重大的背景。今天的北交所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度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发展,这是跟国家战略一脉相承的。

第二个词叫共同富裕。党中央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就是支持共同富裕。

据数据统计,中小企业贡献了90%以上的企业数量,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70%以上的技术创新,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税收,确确实实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再来看北交所的特点就非常好理解了。

北交所发言人指出要坚守一个定位,牢牢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尊重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规律和成长阶段,所以它是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证监会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也表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资本市场始终将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作为重要使命。

新三板曾经起到了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的历史性作用,2016年12月19日新三板挂牌公司冲破10000家大关。目前的最新数据是7280家,其中创新层1248家,精选层只有66家。

什么样的企业可以上北交所呢?按北交所的官方说法,就是“聚焦实体经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北交所首先要将精选层现有的66家全部转为上市公司,然后新增上市公司由符合条件的创新层的挂牌公司产生,这就是上北交所的路径。

总的来概括,叫“以增量促改革,一盘大棋,落子有声。”原来新三板的挂牌企业是在精选层挂牌12个月之后去转板,转到创业板、科创板,它是个转板的路径,但是现在不是在原有的格局里面去动,而是以增量以新成立交易所的方式去来促进,直接成立了北交所,这是相当有智慧的。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叫做拥抱新红利。

红利一:中小企业通往梦想的大路又多了一条

在北交所上市,确确实实门槛是低的。VC/PE行业蓬勃发展,但他们选择的往往是那些越来越大的企业,上市也是如此,往往那些不太缺钱的企业去上市、去融资。而真正有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往往没有太多的途径。

北交所上市的标准整体沿用新三板精选层的标准,不管是对市值的要求,还是对净利润的要求,北交所的上市标准都是显著低于现行的创业板和科创板的上市标准的,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是不难实现的。比如连续两年利润达到1500万,很多中小企业是够得着的。

另一方面从发行市盈率来看,最近精选层的发行市盈率已经跟科创板、创业板齐平了,这是一个很令人欣喜的数字,换句话说就是它的融资能力是不差的。

没有挂牌新三板的企业也可以在新三板挂牌的时候就选择直接上创新层,在创新层上待12个月,满足进一步的条件就可以申请北交所上市了,所以上市的节奏和进度其实是蛮快的,这是是第一大红利。

红利二:天使、VC的退出通路又多了一条

投资机构特别在意的就是退出通路。新三板当年之所以被大家所诟病,很大程度是因为交易不活跃,退出不通畅。北交所的设立,企业上市变得容易了,天使投资和VC的退出通路又多了一条。退出通道的增加将彻底激活资本市场,这是毫无疑问的,并且将进一步促进投资新经济,投早、投小。

当年科创板推出的时候,我们就指出这对股权投资机构是重大利好,因为投资项目可以有了新的退出通道,新的退出机会。今天科创板300多家上市公司了,我们直投和母基金覆盖的项目占了8%;现在有北交所了,股权投资机构的LP们可以更放心了,因为退出通道更通畅和多样化了。

在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香港新经济上市蓬勃发展、北京交易所推出的大背景下,中国近来来围绕投资退出制度的重大改革力度极大,根本性地解决了股权投资退出难的主要阻碍,企业家应该抓住这些历史机遇加大对新经济的投资力度,分享优质新经济企业的成长红利,北京交易所尤其对投早、投小的早期投资是重大利好。

总的来说,北交所对中小企业上市构成重大利好,让VC/PE可以更加放心大胆地在中小企业领域进行布局;而VC/PE的活跃又在一级市场对中小企业构成实实在在的福利,中小企业的融资机会会增加,这是一个双赢的事情。

红利三:站在流动性改善的起点

第三个红利,是针对新三板的企业来说的,特别是精选层的企业,可以说今天站在一个流动性改善的起点,换句话说,下一步北交所的交易活跃度必然会提升,这是毋庸置疑的。

交易活跃度,一方面取决于投资者的门槛,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就是公募基金进场。公募基金的体量非常大,公募基金入场会有助于流动性的改善。今天精选层是允许公募基金交易的,只是池子太小了,所以目前只有19家公募基金在布局。

随着北交所的成立,作为一个交易所,一定会有更多更优秀的中小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水大鱼大,更多的公募基金参与进来是搞活交易量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我们相信,作为一个交易所,未来市场的交易活跃度一定会有效提升。

关于投资者门槛这个事是当下北交所未来交易制度的一个悬念,目前现状是沿用了精选层的制度,现在市场上很多人呼吁说要跟科创板看齐,至少要降到50万。门槛降低当然会带来更多投资人。不过关于这个话题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因为流动性也跟交易制度有关,跟风险是有关的。

今天的精选层,涨跌幅限制是30%,这意味着连着三个涨停板股价就翻番;如果是下跌,两个跌停板,股票就腰斩,也就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在30%这样的一个涨跌幅限制之下,投资者确确实实是需要一定门槛的,是要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所以,北京交易所一定是一个以机构为主的交易所。

中国A股今天呈现了较为明显的散户市特点,炒作风、投机风较为盛行。美国股市今天主要是以机构为主。中国A股的改革进程是需要渐进式平稳进行改革,所以,北京交易所承担着中国探索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新型交易所的重任,如果站在这个视角看待交易活跃度和投资者门槛,你可能会有新的思考和判断。

总结起来,伴随着精选层升级为北京交易所,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焦点,伴随着更多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入市,相信北京交易所的交易活跃度较原新三板精选层出现显著提升,但作为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其交易活跃度可能难以达到当下A股如此活跃的交易水平,但反而可能是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制度选择。

北交所已经明确提出,在北交所上市的公司,还可以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转板,沿用了精选层原有的政策,进一步夯实了转板制度,进一步消除了选择北京交易所后无法转板的担忧或顾虑。

当然如果在北京证券交易所发展得很好,发行市盈率不低,交易活跃度可接受,再融资的路径也都通畅,不转也正常。反过来,北京交易所也需要有明星企业代表,需要为优秀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这也有利于促进各个交易所之间良性竞争,最终受益的中小企业,即实体经济。

所以,对于选择北京交易所的企业、投资者,在转板问题上进可攻,退可守,主动性较强。

总结一下,在基础层和创新层的基础之上叠加北交所,让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得到了一个全生命周期发展的机会。上北交所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完美借助资本市场发展的机会。

回过头来看,2013年国家在推动新三板发展的时候,应该就是一个系统性的考虑,是一盘大棋。当年盛景在第一时间响应国家的政策,推动了一批优秀的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今天,创新层和精选层上有很多都是盛景学员,盛景学员在挂牌新三板后累计融资已达数百亿。

现在精选层升级到北交所的政策,把整个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发展的路径进一步盘活了,对于资本市场的融资,对于下一步的企业发展,都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盛景也将一如既往地陪伴中小企业成长,目前盛景嘉成母基金/直投基金聚焦新经济投资超120亿,投资覆盖企业上市178家,我们更有底气陪伴优秀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帮助大家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大的发展。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希望大家能够站在大时代的角度,站在今天国家发展的角度来去理解北交所的诞生以及国家对于北交所寄予的厚望,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够与国家的方向共振,紧扣时代脉搏,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能够成为行业的隐形冠军,走向资本市场,借助资本市场迎来更大的发展。谢谢大家。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