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胥和平:支持“专精特新”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突破口

胥和平:支持“专精特新”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突破口

  • 分类:趋势洞见
  • 作者:盛景
  • 来源:盛景新经济
  • 发布时间:2022-01-18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及经济结构。在政策、资本的双重利好下,专精特新企业迈向优质发展的黄金时代。1月12日,由盛景网联、盛景嘉成联合主办的“2022专精特新年度发展论坛”成功召开。

胥和平:支持“专精特新”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突破口

【概要描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及经济结构。在政策、资本的双重利好下,专精特新企业迈向优质发展的黄金时代。1月12日,由盛景网联、盛景嘉成联合主办的“2022专精特新年度发展论坛”成功召开。

  • 分类:趋势洞见
  • 作者:盛景
  • 来源:盛景新经济
  • 发布时间:2022-01-18
  • 访问量:0
详情

胥和平,科技部调研室原主任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及经济结构。在政策、资本的双重利好下,专精特新企业迈向优质发展的黄金时代。1月12日,由盛景网联、盛景嘉成联合主办的“2022专精特新年度发展论坛”成功召开。

来自业界的十余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带来精彩分享,围绕创新发展格局展开深入探讨,从政策支持、资本助力、赋能成长等方面,剖析专精特新迎来的时代机遇,共同描绘企业未来的发展图景,为创新成长提供助力。

本次论坛上,科技部调研室原主任胥和平以《专精特新—新变革时代的创新深化》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从政策、经济、产业的视角展望专精特新未来的发展机会。

以下内容干货满满,enjoy~

“十四五”时期,我们面临一个变革和创新的时代,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核心战略支撑。在创新发展大背景下,“专精特新”是把握“十四五”企业发展极其重要的话题。

01
新变革时代来临 

当下,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新世纪以来,变革在加剧,面临科技革命和新工业革命的巨大冲击,深度重构全球经济格局和世界发展格局。

随着技术迭代加快、技术应用不断深化,一批未来新兴产业迅速兴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重组,叠加全球性疫情冲击,为世界经济形势发展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中央高层判断指出,当前世界进入了动荡变革时期。新世纪以来,全球就进入新科技革命和新工业革命的大变革时代。近几年,凸显了一个新的动向:中美间竞争对抗加剧,成为影响世界发展变化的重大问题。在此过程中,中国作为全球变革的力量更加凸显,中国实力的迅速崛起、科技力量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将深入影响世界的发展。哈佛大学不久前发布报告,将中美之间的较量称为“21世纪最伟大的竞争”,将影响世界的发展格局。在这样一个新变革时代,对中国经济、世界经济的宏观研判,对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实践把握,都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去思考。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实现这一目标,向我们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其中关于形势的判断:世界走到了十字路口。未来经济如何发展?投资走向何方?产业走势如何?其实,这些问题最后的焦点在于:未来的创新在哪里。越来越清楚的是,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发展是当今经济发展面临的两个基本问题,也是影响世界发展的根本问题,需要企业和企业家尤其关注。

02
抓住产业变革机遇 

从发展形势看,全球创新和产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动向。科技快速发展、创新不断深化,随着技术变革的加快和产业转型的深化,中国产业崛起面临一些新的问题。科技正在引领未来的发展,通过引领未来产业进而培育全球性产业。

从国际产业来看,竞争焦点正在从由上一轮全球化构成的全球产业格局和资本、技术流向,向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这两个焦点聚集,各个国家都在积极部署。显见的是,世界经济面临深度重构,世界经济格局和产业格局将发生深度变化。

产业界经常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在经济处于什么阶段?信息网络产业界常常有人说信息经济结束、互联网结束了,讨论上半场下半场。其实,对于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从大尺度长周期工业革命变革角度看,仍处在信息产业主导时期,只是进入新发展阶段。习总书记在2018年指出,世界进入信息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这个判断极为重要。经济发展的主线,是以信息网络技术深度应用,由此将推动能源变革、制造业变革等产业变革不断深化,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面对产业转型、经济增长和未来投资的新问题,十四五时期将是中国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实现了巨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和全球制造业基地。过去,我们更多地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资本,以及成功的产业发展路径,实现产业的巨大发展。

进入新世纪后,我们面临技术创新、消费产业变革和升级、全球供应链重构,迎来大变革时代。在世界产业洗牌时期,我们迎来了历史性机遇,通过信息互联网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及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当下,我们大力推动新基建、新产业、新贸易,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将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发展重点转移到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基本的双循环格局。我们要充分发挥作为全球最大的统一、单一市场的巨大优势,从而完善市场体系,扩大内需政策,打造中国产业发展的空间。

另外,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继续完成好“三去一补一降”任务,并最终落脚在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上。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是十九大形成的一个重要思想,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构建产业发展的新支柱。尤其是高度重视、加快推进产业基础的高级化,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提高产业链的稳定性、安全性。

03
支持专精特新的两大着力点 

在深化创新发展的背景下,一个既能实实在在落地,又能影响全局、拥有支撑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被提出: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21年7月30日提出,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将是十四五期间推动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所谓“专精特新”,即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瞄准了那些规模可能不大,但专注细分市场、创新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同时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质量效益佳的一批企业,未来将成为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基础。

工信部明确了发展专精特新的两大着力点:一方面,推进工业四基、制造业强国的重点领域“补短板、锻长板”。从基础层面来讲,增强中国工业四基,即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是中国工业的基本问题。增强工业四基是中国整个产业优化升级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需要从产业组织层面强调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的协作配套,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的稳定性竞争性。

除此之外,当下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的迅速推进,在促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促进企业业务系统云端迁移,通过工业设计提升产品质量、品牌等,也将是发展专精特新的重要发力点。

04
专精特新的实质是创新深化 

当下,“专精特新”发展上升为重大战略举措,在十四五期间形成了系统布局。从核心上看,专精特新的实质是创新深化,其本身仍是企业创新的基本命题。十四五期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是整个制造产业发展最关键的思想。

在专精特新的“四新”中,核心是专业化,进而实现做精、做深的延伸。因此,从专精特新的角度理解产业发展,解决的是现代产业发展理论或现代经济学最核心的问题,即完善市场分工、强化专业化能力。

谈创新驱动发展,关注最多是的技术创新。其实,中国的创新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创新类型很多、内容极为丰富。宏观层面包括制度创新、理论创新;中观层面包括:产业创新、区域创新;微观层面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

从技术创新看,创新的门类和模式也很多,包括硬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应用创新。此外,不同的创新特征极不相同,包括研发、应用、服务,投资、技术、客户、现金流等。

特别要强调,“十四五”时代讨论创新,问题要深化,由一般性地讨论技术创新、企业创新,跨越到以产业为核心的创新。围绕企业自身业务、行业特征进行系统地创新设计,研究核心关键技术、专业配套、专业服务等系统性创新问题。

1、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从企业的角度上讲,要强化企业创新的技术创新能力。包括研发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工艺流程创新能力、服务创新能力。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的基础研发,要重点关注几个问题:

第一,强化产业链创新,围绕产品、技术、产品、工程、产业的打通,实现全产业创新。

第二,积极培育技术创新生态,积极推动建立开发性研发平台、新型研发组织。新型研发机构是以建立产业体系、产业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市场资源,由产、学、研及资本市场深度结合,以问题导向,形成这些研发机构,从而体现它的“新”。

第三,聚集新型创新要素。在以上基础上发展创新,重要能力之一是要形成强大的聚集创新要素的能力。过去,我们聚集了一些人、一些资金,现在则是数据、用户、创客、创意,还包括一些创新文化,这些将成为推动创新非常重要的新要素。

2、把握技术创新规律

在企业创新过程中,最核心的是技术创新。对于技术创新也不能泛泛而谈,要把握技术创新的规律。

第一,区别技术的特征。不同技术具有不同创新特征和规律,实现路径、组织实施方式很不相同。例如,十九大就指出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前沿引领技术创新、现代工程技术创新和颠覆性创新,需要不同的创新资源、战略设计、组织推进。

第二,判断产业态势。在企业不同的技术生命周期,所从事的组织方式和投资方式完全不同。比如技术原型阶段、天使阶段、工程化阶段、产业化阶段等,因而技术创新的规律也不同。

此外,还要重视技术配套,认真研究与主业相关的技术体系的建设,判断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特征。同时,判断产业发展的拐点,通过把握产业快速成长和爆发的时间,决定企业的资本、市场、研发方向,考虑产业体系、区域环境、产业集群发展布局。

第三,理性的技术选择。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要把握技术变革、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规律。总体而言,要构建产业创新生态,打造产业链、创新链,把渠道投资、生产、消费整合起来,从而真正将技术创新落实下去。

3、加快数字技术驱动

进入DT时代,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迅速推进,仍处在产业发展早期,未来发展前景广泛。需要特别关注的是,需大力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重构,大力发展数字技术专业服务,推动数字化消费创新。

当下,数字化发展的格局已经拉开,其中一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IT界经常会提到一句话“ to C时代已经过去,to B时代来临”。但其实,全球 to C的进程也才刚刚开始,不要轻言过去。

接下来,to C真正的发展空间在于,要建立现代数字化新生活。用新的生产方式、生产模式、生活方式,重构商业价值,这将是 to C模式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专精特新领域,有专业技术、专业服务、专业化等各类应用,这些专业化 to C都将是未来产业创新中尤其需要关注的话题。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中科院创业投资公司董事长吴乐斌:跨越死亡之谷,科技创新产业 2023年04月07日
中国被冠以“科技大国”。然而,和国家巨大的科研投入相比,科技成果转化率却相对较低。“科研开花不结果”、“研发应用两张皮”的状况屡见不鲜。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就发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品”是制约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即科学研究与商业化产品开发之间严重脱节。 这一发现在1998年时任美国众议院科学委员会副委员长Ehlers向国会所提交的报告中首次被命名为“死亡之谷”(Valley of Death)。 吴乐斌,常被看作“离科学家最近的人”。现任中科院创业投资公司董事长、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企业绿色发展(海口)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副理事长。曾任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贸委、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经济基金委员会主任。 几十年的研究所生涯与企业经历让吴乐斌熟知科技成果转化之路的障碍、门槛与挑战。科技创新如何跨越“死亡之谷”?从IP到IPO,如何修筑“知本”与“资本”之间的运河?如何搭建产业创新四位一体模式? 本期盛景大咖谈,吴乐斌带来了重磅分享,这也是“盛景2022百场直播系列”中的第99场直播。 以下为精华内容整理,enjoy ~

关于我们   |   全球科创路演中心   |   新经济赋能   |   投资孵化   |   新闻   |   联系我们   |   盛景嘉成   |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邮编:100084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号鼎好大厦A座2层201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1    盛景网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5523号-1   京公安备案11010802020878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